-
- 首页 > 技术咨询 > 养殖技术 >
- 鸳鸯鸭养殖技术
- 发布时间:2014-03-26 17:54:05 来源:深圳市贺农园林观赏动植物有限公司
-
肉鸳鸯既可水养,也可旱养。既耐高温。又耐严寒。适应性极强,耐粗饲。它的食性很杂。青草、菜叶、麸应、豆渣、玉米、杂饼、均。可饲喂。肉鸳鸯抗病性.一般没有瘟疫性疾病发生。
1、种鸳鸯的饲养管理。公母按1:3混养,圈养、散养、放养均可。圈养以100只左右为好,圈内应设有水池和适当的活动场。并在活动场内放置产蛋箱或设产蛋池,保证饮水不断。尽量保持舍内干燥、清洁、通风和充足的光照。在饲料方面,产蛋期多喂些高蛋白饲料,同时增加一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,休产期可粗放饲养。
2、雏鸳鸯的饲养。雏鸳鸯出壳后1—3天,对温度特别敏感.喜温好睡,应保证温度不低于3O℃,3天后逐渐降低温度。保持光照时间,每昼夜不少于16小时,随着日龄增加,逐渐缩短并减少光照,出壳24小时开食,保持饮水不断,但鸳鸯不宜下水,饲料可用鸡、鸭全价混合料或小米、面条等。
3、青年鸳鸯的饲养。1月龄后肉鸳鸯生长速度加快。2—4月龄期间生长最快.也是其采食量最多的时期,所以要保证全价饲料的供给,以促其快速生长。由于公母争食能力不同,最好把公母分开饲养、肉鸳鸯在1—2月龄有喙羽的特性,为了减少或避免喙羽的发生,应在25日龄时开始增加合硫氨基酸和治疗喙羽方面的添加剂,如羽毛粉等,同时要注意饲养密度,限制光照强度等,以防止和减轻喙羽的发生。
[
鸳 鸯
别名官鸭,属于鸭科,学名为 Aix galericulata。
小型游禽。全长约40厘米。雄鸟羽色艳丽,并带有金属光泽。额和头顶中央羽色翠绿;枕羽金属铜赤色,与后颈的金属暗绿和暗紫色长羽形成冠羽;头顶两侧有纯白眉纹;飞羽褐色至黑褐色,翅上有一对栗黄色、直立的扇形翼帆。尾羽暗褐,上胸和胸侧紫褐色;下胸两侧绒黑。镶以两条纯白色横带;嘴暗红色。脚黄红色。雌鸟体羽以灰褐色为主,眼周和眼后有白色纹;无冠羽、翼帆。腹羽纯白。
栖息于山地河谷、溪流、苇塘、湖泊、水田等处。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也食昆虫等小动物。繁殖期4~9月间,雌雄配对后迁至营巢区。巢置于树洞中,用干草和绒羽铺垫。每窝产卵7~12枚,淡绿黄色。
鸳鸯最有趣的特性是“止则相耦,飞则成双”。千百年来,鸳鸯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、相亲相爱的美好象征,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,备受赞颂。不过根据科学研究,鸳鸯并不是终生不二的。
鸳鸯多在东北北部、内蒙古繁殖;东南各省及福建、广东越冬;少数在台湾、云南、贵州等地是留鸟。福建省屏南县有一条11公里长的白岩溪,溪水深秀,两岸山林恬静,每年有上千只鸳鸯在此越冬,又称鸳鸯溪。是中国第一个鸳鸯自然保护区。
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近年来人工饲养已较普遍。
鸳鸯养殖简介:
鸳鸯亦称鸳鸯鸭,民间叫鸳鸯,是一种肉用型特禽品种,鸳鸯属鸟纲、雁形目,鸭亚科,栖鸭族,具有较高的肉用、药用、观赏等价值。据饲养者的经验证明,饲养条件要求不高,耐粗饲、抗病力强,比较容易饲养成功。其瘦肉丰富,肉嫩香脆,汤鲜味美,具有滋阴壮阳、保肝益智、祛病健身之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鸳鸯“可强身美容,增强性欲”,可治“痔疮、肛漏、下血不止、疥癣、惊斜、梦寐思暮”等。元代《饮善正要》一书中写到:“鸳鸯肉味咸平,主治痔疮。
肉鸳鸯既可水养,也可旱养。既耐高温。又耐严寒。适应性极强,耐粗饲。它的食性很杂。青草、菜叶、麸应、豆渣、玉米、杂饼、均。可饲喂。鸳鸯鸭生长迅速,80天长成,平均体重2.86千克,料肉比是2.6:1,种鸭年产蛋160至230 枚,蛋重70-80克,蛋壳玉白色,孵化期为35天:每只鸳鸯鸭年产蛋200枚,孵化率80% ,每只均重4公斤。肉鸳鸯抗病性.一般没有瘟疫性疾病发生。
1.有雏鸳鸯(1~30日龄):(1)控温,1~3日龄30~31度,4~10日龄30~26度,11~20日龄2 1~24度平地育雏,地面上应铺松软稻草,并分隔小栏,每栏2平方米左右, 各栏安装保温电热器一个或白炽灯。7日内每小栏雏鸳鸯50~70只。 由于雏鸳鸯有睡堆天性,因此要有人日夜值班,大约每隔1 小时用手轻轻拨弄赶堆一次,防止打堆压死闷死。一周后调整密度。(2)开食,先饮水后喂料,饮水中加入适量复合维生素B剂。要有充足饮水器备足清洁水,千万不能断水。饲喂次数一般10日龄内每天7次,10日龄后每天4~5次。
2.育成鸳鸯(31~70日龄):饲养密度每平方米10~15只为宜。1月龄的鸳鸯生长速加快,所以也是鸳鸯食量最多的时期,需要全价料供给,以保证其快速生长的需要。在这个时期,有两次喙羽高峰,一是1日龄尾羽生长时;二是2日龄后翼羽生长时,为了减轻喙羽,应注意含硫增加氨基酸和治疗喙羽方面的添加剂,如羽毛粉、停喙灵等。
3.有孕鸳鸯:70日龄后按1∶5~6选留公鸳鸯, 选留母鸳鸯要头小、颈长、眼大;公鸳鸯应为体大、健壮、灵活。饲料中钙、磷比例,产蛋高峰期注意蛋白含量和喂料次数,以利于达到高产稳产。在产蛋期可在地上垫些松软稻草利用母鸳鸯产蛋。
鸳鸯养殖方式为:混养,圈养、散养、放养均可。
别名官鸭,属于鸭科,学名为 Aix galericulata。
小型游禽。全长约40厘米。雄鸟羽色艳丽,并带有金属光泽。额和头顶中央羽色翠绿;枕羽金属铜赤色,与后颈的金属暗绿和暗紫色长羽形成冠羽;头顶两侧有纯白眉纹;飞羽褐色至黑褐色,翅上有一对栗黄色、直立的扇形翼帆。尾羽暗褐,上胸和胸侧紫褐色;下胸两侧绒黑。镶以两条纯白色横带;嘴暗红色。脚黄红色。雌鸟体羽以灰褐色为主,眼周和眼后有白色纹;无冠羽、翼帆。腹羽纯白。
栖息于山地河谷、溪流、苇塘、湖泊、水田等处。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也食昆虫等小动物。繁殖期4~9月间,雌雄配对后迁至营巢区。巢置于树洞中,用干草和绒羽铺垫。每窝产卵7~12枚,淡绿黄色。
鸳鸯最有趣的特性是“止则相耦,飞则成双”。千百年来,鸳鸯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、相亲相爱的美好象征,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,备受赞颂。不过根据科学研究,鸳鸯并不是终生不二的。
鸳鸯多在东北北部、内蒙古繁殖;东南各省及福建、广东越冬;少数在台湾、云南、贵州等地是留鸟。福建省屏南县有一条11公里长的白岩溪,溪水深秀,两岸山林恬静,每年有上千只鸳鸯在此越冬,又称鸳鸯溪。是中国第一个鸳鸯自然保护区。
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