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首页 > 萌宠展示 >
- 火烈鸟
- 发布时间:2017-08-24 00:00:17 来源:深圳市贺农园林观赏动植物有限公司
-
火烈鸟是属于濒危物种,现在在全球都对这种鸟的关注度比较高,在我国是属于一级保护动物,贺农公司具有专业的火烈鸟养殖和繁殖技术,并且具有国家野生珍稀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。公司目前有专门的火烈鸟及其它野生珍稀动物驯养基地,公司可为湿地公园,国家森林公园,景区等提供珍稀野生动植物,为实现园林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。
火烈鸟体态特称:火烈鸟,亦称红鹳。体高约80~160厘米,体重2.5~3.5千克。雄性较雌性稍大;全身为洁白泛红的羽毛,翅膀上有黑色部分,覆羽深红,诸色相衬。火烈鸟脖子长,呈S形弯曲;嘴短而厚,上嘴中部突,向下曲;下嘴较大,成槽状;上喙比下喙小;脚极长而裸出,向前的三趾间有蹼,后趾短小而不着地;翅膀大小适中;尾短。火烈鸟全身的羽毛主要为朱红色,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,光泽闪亮,远远看去,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,火烈鸟因此得名。火烈鸟的体形长得也很奇特,身体纤细,头部很小,镰刀形的嘴,细长弯曲向下,前端为黑色,中间为淡红色,基部为黄色。黄色的眼睛很小,与其庞大的身躯相比,显得很不协调。细长的颈部弯曲呈“S”形,双翼展开达150厘米以上,尾羽却很短。有一双又细又长的红腿,脚上向前的3个趾,趾间具有红色的蹼,后趾较小而平置。
火烈鸟栖息地:主要栖息在温带及热带的盐水湖泊、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,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盐水和淡水栖息地,如泻湖、河口、滩涂、沿海或内陆湖泊,主要靠滤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。火烈鸟喜欢结群生活,往往成千上万只,在非洲的小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。
火烈鸟不是严格的候鸟,只在食物短缺和环境突变的时候迁徙。迁徙一般在晚上进行,在白天时则以很高的飞行高度飞行,目的都是为了避开猛禽类的袭击。迁徙中的火烈鸟每晚可以50~60公里的时速飞行600公里。
火烈鸟生活习性:火烈鸟与雁类相似的叫声此起彼伏,震耳欲聋,远远望去,红腿如林,一条条长颈也频频交替蠕动,十分壮观。它们性情温和,平时显得胆怯而机警,游泳的技术也十分出色。飞翔时,能把颈部和两腿伸长呈一条直线,而且只要有一只飞上天空,就会有一大群紧紧跟随,边飞边鸣。
火烈鸟的食物以水中的藻类、原生动物、小虾、蛤蜊、小蠕虫、昆虫幼虫等为主,偶尔也吃小的软体动物和甲壳类。进食的方法与众不同,十分奇妙:先把长颈弯下,头部翻转,然后一边走,一边用弯曲的喙向左右扫动,触摸水底取食。由于喙的构造特殊,下喙的沟深,上喙的沟浅而呈盖形,边缘有稀疏的锯齿和细毛,倒置在水中,就像个大筛子一样,可以快速地将水吸进来和滤出去。觅食时头往下浸,嘴倒转,将食物吮入口中,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,并使食物留在嘴里,徐徐吞下。另外,它的舌头很大,也可以帮助将水压出和防止吞食大块的物体。
火烈鸟繁殖:火烈鸟的繁殖是集群式的,成百上千只聚在一起,组成一个求偶群,但婚配主要是“一夫一妻”制,交尾时,雄鸟跳到雌鸟的身上,只有这时候,才能清楚地分辩它们的性别。每年营巢一次,但新巢大多搭建在旧巢之上。巢高出水面,一般多选择在三面环水的半岛形土墩或泥滩上,有时也在水中用杂草建筑一个“小岛”。筑巢时,火烈鸟用喙把潮湿的泥巴滚成小球,再混入一些草茎等纤维性物质,然后用脚一层一层地砌成上小下大、顶部为凹槽的“碉堡”式的巢,高度为12~45厘米,直径为38~76厘米,别具一格,坚固耐用,任凭大雨冲刷也不会倒塌。每个群体的巢经常整整齐齐地排列着,构成一个很有秩序的“小村落”,巢和巢之间的距离多为60厘米左右,其内还开掘有许多小沟,以便与水面相沟通,这样在孵化期间就可以随时进入水中觅食、站立在浅水中瞭望,或者潜入水中游泳。
火烈鸟卵呈淡白色,每窝仅产1~2枚。孵卵工作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担任,一只孵化时,另一只就守卫在巢的旁边。孵化期大约为28~32天。雏鸟出壳后,羽毛一干,马上就能下地行走,第二天即可下水游泳,4~5天后,就十分活跃了,但主要还是依靠吃成鸟嗉囊里分泌的乳状物来生存。
火烈鸟雏鸟的绒羽呈灰色丝状,腿也是灰色的,嘴并不弯曲,而是直的。到了两个半月的时候,幼鸟能够学会飞翔,一年以后,体形几乎同成鸟一样大了,但体色仍然是灰色的,直到第3年才能变为红色,达到性成熟。寿命大约为20~50年。
火烈鸟部分美图